查看原文
其他

在上班和上头之间,年轻人选择上墙

Eavan 惊蛰青年 2023-09-07

如今,越来越多奔波在快节奏生活的都市青年选择用运动发泄压力。从飞盘、腰旗橄榄球到匹克球,最近,他们又盯上了新花样——抱石

抱石,虽说也是攀岩的一种,但玩法却是大大的不同。与常见的攀岩相比,抱石不追求速度与高度,它更注重攀登者能自由地做出各种突破身体极限的动作姿势,探索更多的攀爬可能性

在一堵高不到5米的岩壁上任意选择千奇百怪的抱石线路,利用自身的力量攀爬同一颜色的岩点,直至到达岩壁顶点。无论是像蜘蛛侠一样钉在墙上,还是像长臂猿一样晃荡,只要你能做到,统统都能在墙上实现。毕竟攀登路线的上限,只取决于本人奔放的想象力。

室内和野外抱石都不需要系戴绳索,攀登者按照正确的姿势下落至地上的软垫子即可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
对于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年轻人来说,抱石成了一项无法抗拒的诱惑。

上一秒西装革履,干练优雅,下一秒奔放野人,手脚并用爬上墙,你可能无法想象平日安安静静坐在身旁的同事,在下班后玩得有多野。


工作日的岩馆里,每一面墙壁上都挂满了打工人。

上班浑浑噩噩,下班精神抖擞,每个耗尽电量的打工人都在下班后酝酿了一场复仇计划:“在工作里失去的,我全部都要在岩壁上夺回来!”

这届打工人下班即刻到岩馆打卡上墙。(图/视觉中国)
茶茶也是“复仇大军”的一员。她在一家硬件公司当内容运营,“我统筹的项目都是比较长周期的, 23个月内没有成绩和反馈是常态,设立的目标也无法完成,我因此很焦虑”。

为了缓解这种焦虑,茶茶选择去抱石,“抱石只需要完成一条路线就成功了”。

目标Top点在视线范围内,具有“可得性和既得感”,“当我触碰到抱石的Top点就成功完成了目标,这是我在工作上无法获得的。”

抱石填补了茶茶工作上的情绪与价值空缺。这种即时反馈、即时满足的喜悦足够冲刷掉茶茶工作一天后积攒的疲惫和失落。

岩石的鼓励也太上头了。(图/小红书@一块抹茶)
很多初次来抱石的人都会发现它有一种熟悉的“既视感”:就像工作一样,每个节点都很棘手,抓不住的岩点就像难以处理的烦杂工作,无从下手

但在攀登过程中,为了在岩壁上保持平衡,攀岩人必须专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,不能急躁,否则很容易掉下来,“进入心流状态,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烦恼在那一刻都被抛诸脑后”。

所以,即使打工人在岩壁上被虐得体无完肤、肌肉酸胀,依旧一边咬牙切齿地说“下次不来了”,一边又“真香定律”,上班时脑海中不断蹦出“下班还要去抱石”的想法。

上瘾的攀岩人连桥边也不放过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北京人白告就是如此,“岩馆就是我的快乐老家,每天都不想上班,只想去爬墙”。

抱石有以“V”开头的难度系统划分,0—15表示路线的难易程度,随数字增大路线难度增加。一般来说,新手可以轻松完成V0,然后往上挑战一些需要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完成的路线。

运动困难户白告在刚接触抱石时十分受挫。初学者一般都能轻松爬完V0和V1路线,而没有运动细胞的她却一直被困在从V0到V1的过程,一次次攀上岩点又摔下来,每天都在岩壁上驯化不协调的四肢。

白告第二次去抱石攀岩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自诩“退堂鼓表演一级选手”的白告最初也想放弃,但因为教练的鼓励最终还是坚持下来。教练不仅会十分耐心地指导她如何突破V1路线,更会接住她下滑的情绪,“他都会一直为我加油,耐心地重复教我攀爬的脚法技巧”。

历时5个月,白告终于完成了第一条V1路线。

除了教练的帮助,岩友们的相处也十分真诚友好。与在健身房独自奋力撸铁不同,岩馆的岩友会围观爬墙,互相交流抱石技巧。当墙上的攀岩人卡在一处,不知如何往上攀爬时,底下就会传来岩友的热情指导:“右脚左边还有一个岩点。”“换手。”“加油!”

岩友们互相观摩学习抱石动作和技巧。(图/视觉中国)
“岩友之间没有距离感,即便是一个人来岩馆,也可以和遇到的岩友一起玩。”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,社恐”I人白告在岩馆获得了限定E人的皮肤

最初,白告每天独自一人来到岩馆抱石,默默在一旁爬墙,很少主动和岩友搭话。哪怕在磕线时遇到困难,也绝不主动求助,结束时也是静悄悄地离开。

有一次她卡在一条线路无法推进,苦思冥想良久,愣是不肯向旁边的岩友开口询问。在一旁默默磕线的岩友七七实在看不下去,直接上墙爬了一次为白告演示。当时还只敢偷瞄七七动作的白告虽然没有主动找对方搭话,但也心头一暖。

教练当然也觉察到这种情况,为了让社恐的白告多交朋友,特意安排了其他两位新手和白告一起上攀岩课。

慢慢地,白告也开始为I做E,她会向眼熟的岩友打招呼,哪怕他们互相不认识,主动邀请岩友七七为她打保护,还约别的岩友一起爬墙……

白告和她的攀岩搭子们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现在支撑白告下班的盼头,可能就是和岩友一起在“快乐老家”实现抱石自由。


抱石是考验体力与脑力双重比拼的运动,每个人在上墙前的第一件事,是先学会读线。
面对形状各异且缤纷多彩的“多巴胺”岩点,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灰等颜色被划分为不同等级的路线,选好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线,然后在脑子里简单规划攀爬动作,上墙是最后一步。

“读线就像解数学题,结果虽然都是登顶Top点,但是中间攀爬的过程,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解法。”攀龄长达七年的丁丁享受读线的有趣过程,“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阶段的能力和水平尝试难度各异的路线,使用不同的动作和技巧。在这过程不断地思考下一个点是用右手抓还是左手抓,是交叉手还是dyno。”
dyno需要攀岩人跳跃起来抓住岩点。(图/图虫创意)
因为经常健身、肌肉力量充足,丁丁第一次尝试抱石就被朋友称赞“有天赋”。在攀爬两年后,丁丁也到了瓶颈期,于是她就去看奥运会的相关比赛,学习“大佬”的动作,恍然大悟后便迅速在岩馆付诸实践。“你会在每一次攀爬和尝试里发现,原来我可以突破极限,尝试去做一些从未想过能做到的动作。”
每一次尝试,丁丁都对自己的身体技能刷新一次认知。“平日里像走路、跑步这些运动,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些不恰当的细节,但通过攀岩都能清晰察觉到问题出在哪,如手指抓点的动作、身体如何保持平衡,对身体动作的柔韧度等各个方面的认识都会更深入。”

每个攀岩人的身体柔韧度、臂长和延展性各有差异,因此在攀爬过程中都会做出不同的动作姿势。即使攀爬同一条线路,不同的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beta(即完成一条抱石路线的一系列动作,可以简单理解为方法)。对于臂展长的人伸手可及的岩点,臂展短的人可能就需要侧身发力才能触碰到。

不同身高的人有不同的爬法。(图/B站@xyy_xuma)
“之前在爬一条仰角30°的V2线路,我手脚并用爬了两到三次才成功,但有些人就直接用手向上抓住着眼点,不需要用到脚就可以上去了。”现在想起来,茶茶还是觉得好笑。

茶茶身材较瘦,胆量也不大,因害怕摔倒会弄伤膝盖,所以她一般不太敢尝试需要猛发力的动作。前段时间,她一直在反复“死磕”一条V2线路,但直到三周后岩馆更新线路,她都没能成功。

“实在磕不动了。”虽然心情低落,但茶茶最后还是坦然放弃:“其实不用那么跟自己较劲,欣然地去接受自己身体是有不足的,力量是有限的。”

攀岩运动员不断突破身体极限做出各类高难度动作。(图/视觉中国)
即使是终点一致的抱石线路,但别人的最优解或许并不一定适合自己。如果想要尝试突破自身极限,那就试一试,但实在较劲不过,放手又何妨不是一种最优解?

在适当的时侯把手放开,是对自己最后的“疼爱”,也是一种抱石哲学观


抱石运动的自由度高就高在没有绳索装备束缚,线路解法不设限,当然,场地也没有限制,于是许多抱石者在室内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萌生出“去野外抱石”的想法。

绍鹏便是如此,喜爱户外运动的他在尝试了一次野外抱石后就将室内抱石“打入冷宫”。

在大自然下日晒雨淋、饱经风霜的石壁上部分石头虽然未掉落但可能已经松动,也不像室内岩馆会在岩壁下方贴心铺满垫子,没有保护措施的天然岩场,相比于室内抱石,野外抱石危险系数更高

因此,攀岩者去野外抱石时都会携带长约1.5米、厚50厘米的抱石垫。同行的伙伴还会根据攀登者的攀爬轨迹,在其下方放置多块抱石垫,时刻观察攀登者的行动状态,随时来回移动抱石垫以保证攀登者安全掉落。

在铺置多块垫子时要连接好两块抱石垫,尽量不要留有空隙,攀登者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掉落在抱石垫之间的缝隙,扭伤脚腕。(图/B站@知岩片语)
不管是室内还是野外抱石,攀登者都不能百分百避免受伤。但神奇的是,在野外抱石三年多的绍鹏,从未在野外受过伤。相反,他更多是在室内抱石时受伤。

“因为岩馆里人为设定的线路并不能完全适合我自身的运动机能,如果完全按照定线员设计的室内抱石路线去爬,反倒可能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。”

绍鹏在野外抱石。白色的镁粉可以保证手掌干燥,增强与岩壁的摩擦力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纯天然的野外抱石只有点与点之间的距离,“并不要求每一根手指一定要摸到某个点,达到某个位置”,只要能用手抓、握、抠住,能用脚踩稳,岩石上任何一个凹凸的地方都能成为最佳岩点。

真实岩石的触感是“是人工塑料岩壁无法比拟的”,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之下,阳光洒在岩壁上,攀爬时触摸到石头的余温,“这种融入到大自然的感觉会让我感到平静”。

因此在自然岩壁上更加游刃有余的绍鹏,甚至能做出一些无法在人工岩壁上完成的动作,比如说嗨抱。
嗨抱是指在野外不佩戴绳索攀爬五六米以上的岩石,对攀登者的心理抗压能力要求极高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登顶成功的那一瞬间,狂喜、暴哭甚至是怒吼,,这种最原始的表达源自抱石者全身心与大自然中的这块巨石交流、共鸣后获得的心灵深处颤动

当绍鹏站在岩石顶端宣泄完激动情感平静下来后,可以听见风吹落叶、虫鸣鸟叫,看见岩壁上生长的花朵……这是独属于野外的极致风景也是在岩馆内无法获得的体验。

绍鹏在诺曼底的海边成功登顶,他表示“这边的石头又高又爽”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喜欢打泰拳和冲浪的斯扬也没想到,攀岩会成为她生命里花费最多时间的一项运动。

斯扬第一次在室内抱石并没有享受到它的乐趣,“我是在野外攀岩了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岩馆爬线,发现自己有进步了才感受到抱石带来的快乐”。从那一刻开始,她就对抱石上瘾了。

“岩馆里的塑料高墙,又累又无聊,还没有好看的风景。”野外的岩壁一切都需要自行摸索,斯扬爱上这种探索的自由

“在攀爬的时候经常会抓到蜈蚣和虫子,甚至有次我还抓到了刚蜕掉的透明蛇皮。”性格很“野”的斯扬就这样从美甲精致girl变成了手指粗粗的“糙女子”,在大自然中尽情释放本性

斯扬攀岩之后的手指,破损掉皮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抱石这项运动让斯扬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:“我的生命里很大一部分是要留给自然的。”不再想要循规蹈矩地坐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,斯扬开始渴望她的生活方式必须要与自然紧密接触。
斯扬会在节假日约上三五岩友,一起去野外抱石。她尤其爱去海边,“在礁石旁边生个篝火,与好友一同看风景,捡捡贝壳。”比起单纯为了抱石而来,她更是来享受这种休闲的生活方式

斯扬在野外抱石登顶后坐在岩石顶端欣赏美景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玩抱石两年多以来,斯扬的物欲降低了很多。她慢慢地变成了素食主义者,“我以前无肉不欢,但现在基本上不吃肉,只会吃一些鱼和鸡蛋”。

这是一种欲望的转移。狂热的野外抱石者背着抱石垫跋山涉水,从山川跨到河流,从春夏迈入秋冬,他们内心的空虚与无聊被野外抱石带来的治愈填满,他们抱住的不仅是石头,还有充满可能性的自我与不设限的生活


Ending:

当躺平的年轻人选择爬墙来释放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,这不是简单地追求肾上腺素刺激与多巴胺的快乐。

眼前找不到抓手的生活,就像在岩壁上无法抓住的岩点一样,年轻人一次又一次被摔下,但一次又一次爬起来迎接挑战。他们与岩石较劲儿、与生活较劲儿,不轻言放弃,渴望掌控自己的人生,找到最适合自己生活的beta。

但更重要的是,他们同样坦然接受努力尝试过后的失败,学会撒手与放弃,这是他们的生活哲学。

打工人能在岩壁上消解一切烦恼和抑郁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山永远在那儿,岩壁也是,沉默地承载着年轻人对生活的期待。石头不会说话,但它随时欢迎来自人类的拥抱。



撰稿 Eavan
编辑 王中中
校对 邹蔚昀
排版 郭芷煊
     封面 受访者提供
     头图 受访者提供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